我是李慕,南靖开国以来最小的皇帝,也是运气最好的皇帝。

打了几十年仗的北狄,自从我登基后,两国开通互市,百姓们安居乐业。

我周岁的时候,北狄皇帝萧琰大手笔的送了我两座城池,让我唤他义父。

摄政王叔做主回赠他万担粮食,并将适宜寒冷之地种植的物种引入北狄。

皇祖母问起时,他说:“某人说萧琰不是想当义父,而是想当继父。”

后来皇祖母每每说起,都要吐槽我的父皇是个醋坛子。

母后在外地养病,我被养在沈太妃名下,由皇祖母和沈太妃共同抚养。

妹妹靖安原本养在姚祖母宫里,周岁的时候,叔母怀孕,摄政王叔带着康王来宫里找皇祖母,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最后摄政王叔认姚祖母做母亲,接到府上养老。

皇祖母没有精力抚养两个孩子,父皇和母后就将靖安带走了。

可是辅国公府与我年纪相仿的小公子却说我父皇和母后不喜欢我,只喜欢软软糯糯爱撒娇的靖安公主。

沈太妃暗地里骂父皇的时候,也是如此,她说靖安的靖是南靖的靖,安是平安的安,父皇宠极了妹妹。

而我的名字叫李慕,慕与暮谐音,名字取得太随便。

摄政王叔却说,慕是钦慕,是仰慕,吐槽父皇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爱慕母后。

我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却更喜欢摄政王叔的解释。

皇祖母待我极好,她常常说要将亏欠父皇的全部弥补在我身上。

姑母对此颇有微词,说皇祖母也亏待了她这个亲生女儿。

对了,只能私下唤姑母,毕竟世人皆知昭华大长公主死在北狄。

实际上是北狄皇帝的手笔,他让姑母诈死,派人将她送到郁将军的府邸。

如今的姑母是樊城郡守彭涛的女儿,与郁将军成婚三年,生了个儿子。

最严厉的得数裴首辅,我才三岁多,他便教我习字,常常提及我母后写得一手好字。

每当他训斥我时,沈太妃就让我找伯父秦王告状,她说这天底下恐怕只有我母后和伯父才治得了裴首辅。

伯父极疼我,他年长父皇许多,膝下却一直无子,伯母秦王妃夸我和靖安可爱,撺掇皇祖母逼父皇和母后多生几个,过继一个孩子给她养。

每每这时,皇祖母就装聋作哑,顾左右而言他。

我也想要弟弟妹妹当玩伴,好几次同祖母说起。

她一脸愁容,转身就同沈太妃诉说,父皇心疼母后,早早问曾外祖母要了男子避孕的药方。

沈太妃当场惊呆,说我父皇爱母后爱到骨子里,她就要相信爱情了。

皇祖母劝说沈太妃,让趁着还年轻,赶紧找个男人成亲生子。

沈太妃却说男人都靠不住,她要守着荣华富贵过一辈子。她的话急得辅国公夫人直掉眼泪,三天两头来宫里,看见皇祖母就开哭。

皇祖母无奈之下,听从了母后的馊主意,教唆我日日去烦沈太妃,逼她走出皇宫,去过自己的生活。

父皇和母后极少回宫,嘴上说着宫里人多眼杂,实际许多人都知道父皇活着,并有朝臣上书让他当太上皇。

至于为什么不是当皇帝,我也不是很清楚。

只是听沈太妃说父皇太倦了,劳模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朝中大臣摸鱼惯了,可不想有这么个顶头上司。

皇祖母却说,如今四海安定,三国和平共处,大臣们不想打破这份和平。

二舅母生了个小表弟,前去祝贺的沈太妃久久不见回来,皇祖母却并不担心。

眼看天气越来越冷,皇祖母突然命人收拾行囊,说要带我去锦州体察民情。

摄政王叔持反对意见,他说体察民情这种事情,怎么少得了他堂堂摄政王。

皇祖母笑他,去锦州路远,一路过去怕是要在那边过年,宠妻狂魔怎么可能外出这么久?

出发那天,我在长长的队伍里瞧见了康王府一家老小,还有郁府一家老小。

怜冬姨姨和盼夏姨姨也是全家出动,年迈的康王和郁老夫人也在。

裴首辅和伯父前来送行,托郁将军捎礼物给曾外祖。

长长的队伍一路西行,畅通无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