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铁对老毛子的无线电体系并不怎么看好,要知道老毛子的无线电体系早期还是挺落后,也是通过层级化配置和后期的技术创新,至1944年实现从单兵到方面军的全域通信覆盖。
老毛子后来也就是靠着通讯层级化配置体系,支撑了大纵深作战理论,更为冷战时期华约通信体系奠定基础。
在王铁看来,老毛子的无线电技术比起鬼子来说还是不错的。
像P180系列便携电台,早期的P180型采用长条形铝合金外壳,重量仅8.5公斤,工作频率1.5-5MHz,功率15W,配备折叠式鞭状天线,通讯距离达20公里。该型号电台老毛子广泛配备至步兵连级单位,通讯兵可背负执行任务。
改进型的P180A型,功率提升至25W,增加金属密封舱设计,防尘防潮性能显着增强。在1942年后成为营级主力设备,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实现师-团级实时指挥。
这一方面是利用了之前提到的“蛙跳”中继战术。
还有就是T-34坦克电台。这个时候老毛子的仅30%坦克配备71-TK-3电台,配备率并不高,也是到1944年装备率提升至80%。可王铁作为后世经历过合成化部队洗礼的人,对于装甲部队的通信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一直通信都无法 完全保障的装甲部队,其战斗力到底能发挥出来多少,王铁心中是打问号的。特别是星星峡之战,王铁就是靠着全旅覆盖的通信网和临时搭建的师级通信网络,才能指挥200多辆战车,呼叫老毛子的空军支援,呼叫自家的火炮支援。
不过王铁并不想用71-TK-3电台来做装甲部队的通信电台,反倒是对老毛子1943年后装备的9-R型车载电台更感兴趣。
主款电台工作频率4-5.625MHz,采用弹簧减震支架与金属屏蔽罩,可在坦克行进中保持通讯。有效通讯距离运动中8公里,静止状态24公里,实现装甲集群战术协同。
但是王铁对电台这东西并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一个大概,真要让他来上手设计,完全是抓瞎,不过提出改进意见王铁还是没问题的 。
自从在首长那里吃了一顿饭之后,王铁也确实如同儒雅首长说的,忙的不行。
先是之前提到的那些意见的总结,王铁就挺头疼的。花了差不多三天时间才将那些东西写出来,交到儒雅首长那边。然后就直接乘车去了盐店子村,准备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
盐店子村在之前并不是一个什么知名的地方,至少在1938年之前完全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
自从抗日战争爆发后,在1938年,边区政府在这里组建了一个重要保密场所延州通信材料厂。厂房有窑洞和平房,设备简陋,只能够修复一些简单的问题,拆解组装一些电台。
就在1941年冬,边区政府通过贸易的方式,从老毛子那购买了一整套电台的技术资料和生产线,老毛子远东军区秘密派遣一个代号为红星小组的无线电技术专家组抵达延州。
这个小组携带K-2型短波电台技术图纸、RKM-1真空管生产线及200公斤铂铱合金触点材料。
经军事委员会的统筹,将地址选定延州西北15公里的盐店子村,之前的延州通信材料厂为无线电研究所驻地。
王铁赶到这里时,已经是距离年关只剩下三天的时间了。
“首长好!”厂长梁国栋早早的接到通知,提前在村子口迎接王铁。
“梁厂长,辛苦了!”王铁看着两眼有些凹陷的梁国栋,原本还对他搞得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些不满,这会也只能化为一句辛苦了。
王铁示意梁国栋上车,直接行驶到工厂里。
“石头,把车上的东西拿下来!”刚下车王铁就扭头看着自己的警卫员说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