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太后被软禁、永璘流放,柳如烟伏法,但这场权力斗争的余波却并未随着朝会上的判决而平息。相反,整个紫禁城如同一潭深水,在表面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
#### 宫廷中的裂痕
魏璎珞站在长春宫的廊下,望着远处渐渐西沉的夕阳。她知道,虽然自己赢得了这一局,但代价却是巨大的——不仅是与太后的彻底决裂,还有乾隆帝对她态度的微妙变化。
自从揭露真相以来,乾隆帝对她的信任似乎更加深厚,但同时也多了一丝戒备。他开始频繁召见其他妃嫔,并有意无意地减少与魏璎珞单独相处的时间。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让魏璎珞感到不安,因为她明白,皇帝永远不可能完全放下对权臣或后宫势力膨胀的警惕。
“娘娘,”明玉轻声唤道,“您已经站在这里很久了,要不要回房休息?”
魏璎珞收回思绪,微微一笑:“无妨,我只是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明玉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奴婢斗胆问一句,您觉得皇上……还会像以前那样信任您吗?”
魏璎珞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说道:“皇上的性格,你我都清楚。他可以倚重一个人,但绝不会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的权威。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争宠,而是稳住局势。”
明玉点了点头,却仍忍不住担忧:“可是,太后虽被软禁,她在后宫和朝堂上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如果有人借机挑拨,恐怕……”
魏璎珞打断了她的话:“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掉以轻心。不过,我倒是很期待看到,谁会第一个跳出来试探我的底线。”
---
#### 新的敌人浮现
正如魏璎珞所料,很快便有人按捺不住,试图利用当前的混乱局面为自己谋取利益。
数日后,一位年轻的妃子——慧贵人,突然向乾隆帝进献了一份奏折,内容直指魏璎珞滥用职权、结党营私。她声称,魏璎珞之所以能够扳倒太后,完全是依靠弘晓等外戚的支持,而这些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祖制。
这份奏折立刻引起了朝堂上的轩然大波。不少大臣纷纷附和,要求彻查此事。甚至有几位资历较老的官员暗示,魏璎珞的崛起可能预示着新一轮的外戚干政危机。
面对这样的指控,魏璎珞表现得异常冷静。她主动请求面见乾隆帝,并当众递交了一份详细的自辩书。在这份文书中,她不仅详细列举了自己每一步行动的理由和依据,还巧妙地将矛头指向那些趁机煽风点火的大臣,暗示他们别有用心。
乾隆帝看完自辩书后,脸色阴晴不定。最终,他冷冷扫视了一圈跪在殿下的群臣,宣布暂时搁置调查,同时警告所有人不得再议论此事。
然而,魏璎珞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 弘晓的提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