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汝阳城中,周云正坐在书房里,神色专注地看着手中王得仁的密信。

待看完最后一个字,他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他放下信,立刻吩咐侍从:“速召集军机、参赞两院议事。”

此时,时间已然来到华夏三年的年底。

回首过去三年,自南京之战后,夏军便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整编之路。

先是大刀阔斧地裁撤老弱,只保留青壮之士,而后在商丘城的讲武堂对将领进行轮训整顿,对兵士进行严苛操训。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整个夏军焕然一新,号令统一、军纪严明、战力强悍、武备齐全。

已然成为一支半火器装备的精锐之师,如今就缺一场实战来检验整编的成果。

在夏朝境内,红薯和后来试种成功的玉米得到大力推广,与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地种植的稻谷相互搭配,极大地丰富了粮食种类。

粮草丰足,夏军在军需署的精心研究与安排下,也有了新的变革。

短途行军作战时,将士们以干粮代替车马运输。这些干粮是将粮食炒熟、晒干后装入长条状布袋,斜挎在肩上,再配上归德军工厂制造的铁水壶。

行军途中,将士们可以边行军边就着水食用干粮,快速用餐,方便又快捷,深受军中将士喜爱。

长途行军和大军行军时,粮草则全都采用新式马车和改装的单兵板车来拉运。

新式马车宽敞结实,运载量大;单兵板车利用新的轴承技术改制而成,车身窄长,前有两根长扶杆和一根长背绳,后有两根短木杆用于刹车和支撑,双轮上还设有木框遮盖。

这种单兵板车可装载千斤上下的货物,由人力套上背绳,双手扶住扶杆向前拉运,比之前的鸡公独轮车省力许多,装载量更是远超数倍。

周云还在筹划,若能在同郑芝龙的交易中弄到橡胶,便可生产马车车胎,届时这些运输工具将如虎添翼。

此外,夏军中各种新式武器大量装备,军参署也在不断摸索各种新战法,并在各军中试用。

如今的夏军,已然有了与清军一较高下的资本。

然而,南边沿海地区南明小朝廷仍在苟延残喘,西部张献忠盘踞四川和贵州,云南和南越地方势力各自为政。

到底该向何处用兵,成为周云心中最为思虑的问题。

夏王府的议事大殿内,灯火通明。军机和参赞两院的所有人员早已齐聚,众人神色庄重,静静地等待着。

随着内侍一声洪亮的唱喝,周云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入大殿。

“臣等参见夏王!”众人整齐弯腰,行礼之声响彻大殿。

“众卿平身!”周云声音清朗,坐定之后,目光扫过众人。

“谢夏王!”众人自觉按参赞院在左,军机院在右分列两边。

此时大殿内并未设座位,众大臣皆笔挺地站着。

左边以李岩为首,往下依次是陈金斗、侯恂、李真、顾君恩、柳敬亭、高云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