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浪潮不仅革新了征兵宣传模式,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红色精神洗礼。

此后,红色文化不再局限于书本与纪念馆,而是渗透进生活的每一处缝隙。

各地诞生的红色文化作品如雨后春笋,构建起庞大且丰富的精神文化矩阵,不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灵。

年轻人踊跃参军,投身国防事业,各行业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生建设等领域不断突破,华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这股浪潮成为民族复兴征程中一座耀眼的里程碑,激励着后世永远铭记先辈精神,在时代洪流里续写辉煌,为华国的繁荣昌盛不懈奋斗 ……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我们还是回到2015这年,作为这股红色浪潮的大功臣温婉正走进青岩村的非遗建筑群工地,与高宇一起查看进程。

非遗建筑群后来升级为国家级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将成为华国对外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因此上头对这里的工程进度也很关注。

高宇在非遗建筑群确定为国家级文化传承基地后,在原本26个建筑里又增加了30个,他说,“56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非遗文化,既然要面向世界,那么就齐齐全全,不要厚此薄彼。”

这样一来,工程的资金增加了一倍以上,温婉让陶奕希做好预算后亲自将工程的相关资料上报申请,没想到国家财政部划给河洛一笔巨大的专项资金,虽还不完全够,但却解决了工程的燃眉之急。

后来温婉才知道,财政部之所以会这么快批复,还有景老领导的大力支持。

景老领导在会议说:“河洛这个非遗建筑群,不仅仅是一群建筑,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所系。

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让世界看到华国文化的多元与包容,看到56个民族共同绽放的独特光彩。

文化传承,是千秋万代的大事,马虎不得,更耽搁不得。

如今有机会将各民族非遗文化汇聚一堂,展示给全世界,这是何等的幸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资金上能帮一把是一把,一定要让这个示范基地完美呈现,成为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华国文化金名片 ,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年温婉在宁县的每一个举动都备受瞩目,她凭借着果敢的决策和不懈的努力,是让宁县发展变革脱贫致富的大功臣。

上头领导都对她赞许有嘉,多次在会议里让新一代干部学习温婉精神,因此大领导对非遗建筑群的支持,并没有让大家有多大意外。

甚至有些比较灵活的干部已经在思考自己所在的区域能不能与非遗建筑群这一项目搭上边。

56个民族,五十六座非遗建筑,中间还有很多表演展馆,非遗特色产品街,这样工程量的巨大,却也将华夏各民族都牵系到了一起。

那么也意味着全国各地的文化都能与非遗建筑群全国各地的文化都能与非遗建筑群产生深度联结。

这个想法一旦一个人有了,便有了更多的人。

而温婉确实有把全国各地的文化以不同方式与非遗建筑群联结的想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