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内耗严重的汉帝国

城头金汁倾泻而下,鲜卑士兵们纷纷惨叫着后退,整个攻城攻势瞬间瓦解,全盘崩溃。

数不清的士兵往回奔逃,也不顾什么盾牌肉垫,于是汉军弓弩手继续射击,又给他们带去了一波杀伤。

在后头观战的呼兰吉直接傻眼,他亲眼看着这一波攻势从发起到结束,差点没从马上摔下来。

这下子可坏事了,损失那么大,那么严重,这却如何是好?

此前数次南下,他两次攻破强阴县城,掠取人口、粮食、财物无数,这座城池在他看来就是自己的保险柜,可以随意伸手拿钱,哪里想到会有一日被保险柜所伤?

他整个人都呆住了,脑袋一片空白,宛如一尊雕塑,直到那毁灭性的气味随着寒风飘散过来,令人作呕的气味才唤回了他的理智,他连忙下令退军,徐图后举。

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际的鲜卑大军很快狼狈退却了,丢下一地尸体不去管顾,汉军首战得胜,大为欢喜,整座城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士气大振。

这声音传到了正在退却的鲜卑人耳朵里,则是五味杂陈。

特别是呼兰吉,那叫一个痛恨啊,他咬牙切齿的看着城头欢欣鼓舞的汉军,恨不能将这座城瞬间摧毁,然后直接冲入城内屠城,把每一个汉人都给杀死。

但是还有些理智的部下们则苦苦相劝,让他不要继续折腾了,强阴县城的防御能力超出了他们的攻击能力,继续强攻没有任何意义。

当天晚上,鲜卑人做了一下简单的统计,发现就这一天的攻击,死在战场上的人有六百三十九人,军队里受伤的人达一千六百零三人,整体损失超过两千人。

而且受伤的人里面还有很多伤势严重,特别是一大批被金汁烫伤的人,痛苦哀嚎不止,而他们却没有什么好的医疗手段能够救助这些人,只能看着他们痛苦的扭来扭去。

以至于大军士气低落。

呼兰吉沉默着,不说话,只是一味的啃咬带来作为军粮的牛肉干,部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是极为无奈。

好在最后呼兰吉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放弃围攻强阴县城,继续南下,越过长城向雁门郡腹地进攻,去那里劫掠一番,获得足够的人口财物米粮之后,再行返回。

至于这一波损失,先记下来,记住这个仇,早晚来找他们报仇。

反正以后只要攻破这座该死的城池,必然将其屠城,一个活口都不留,鸡犬都要杀死吃掉,土里的蚯蚓都要挖出来竖着切成两半!

于是在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强阴县汉军发现鲜卑人舍弃了县城,继续南下了,这说明他们这一波攻防战已经打赢了,鲜卑人拿他们这座小城没有任何办法,已经放弃了。

廉达得知,先是高兴,但随后又有些担忧,担心这是鲜卑人的示弱之计,于是派遣骑兵出城打探消息,一天之后才确认,鲜卑人是真的继续南下了。

廉达这才放心,于是下令城内士兵外出重建拒马、陷坑防线,顺便把鲜卑人留下来的尸体挖坑焚烧,避免引起疫病。

焚尸之前,廉达还特意出城查看了那些鲜卑人的尸体,发现他们的确都是瘦瘦小小的身材,脱光衣服一看,不少人甚至瘦得皮包骨,根本看不出有强悍战斗力的模样。

这一次的战斗,城头上的汉军守军损失极其微小,只有九个人运气不好被鲜卑人的箭矢所杀,其他所有人都活了下来,而鲜卑人至少有五六百人被杀死在战场上,汉军可谓大胜。

这一战在廉达看来,难度一点也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很轻松的对决,只要前期做好准备,该装备的都装备,对付这些鲜卑人远比对付其他的敌人要简单。

那为什么鲜卑人还会成为边疆心腹之患呢?

廉达找来了夏尉,将自己的疑惑全盘托出。

“你之前对我说鲜卑人并不强壮,武器装备也不算精良,我还有所怀疑,现在一看,确实如此,其人多瘦小孱弱,武器装备颇为破旧,除了战马数量居多之外,处处不如大汉,为何还能成为边疆之患呢?

只要边疆有士兵坚守城池,多置弓弩、拒马、陷坑,以此为守城方式,坚壁清野,如此往复数次,鲜卑人必然一无所得,越发羸弱,届时大军北伐,必可一鼓而胜,何至于边患十余年无法解决?”

夏尉看着廉达这般模样,心中也是十分感慨,他叹了口气,缓缓开口。

“若有将军统领三千天雄军来镇守,强阴县城自然不必担忧被攻破,但是边疆有几位将军这样的大将?又有几千天雄军这般的精锐?又有几座城池的人能吃到饱饭?

实在不是边疆将士不勇猛,也不是鲜卑人过于强大,只是缺衣少食,缺少武器装备与足够勇敢的将领,所以才让鲜卑人屡屡得手,以往鲜卑人来袭,根本无人来援啊!”

廉达听后,默然无语。

他也算是看出来了,鲜卑人根本不强大,根本就是小小的忧患,比起大汉帝国庞大的体量,根本不算是什么强敌,比起当年刘邦时代所面临的匈奴帝国,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可为什么还能为祸边关十余年呢?

无非是汉帝国这边内耗太严重,能用来对付外敌的资源百不余一,大部分还都被拿去资敌,这才使得鲜卑人看上去十分强悍。

其实一个人口数十万的小部族,怎么就能成为大患呢?

唉!

要是袁树早点来当并州牧,或许也不会有那么多年的边患了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