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要是驻军仓城,就只有千里之距了”皇后还是有点不放心,“呵呵,如果海都的大军出现在庭州外围一两百里的仓城,探马早就报过来了,朕敢断言,海都绝不会带大军从这里走,绝不会的”大帝冷笑着斩钉截铁的说道。
史抗也带着另一路以汉军为主的大军赶往善州,临行前,他把大帝的圣旨又找人誊抄了三份,从开平找了5路人马前往西宁,这也是不放心,为求稳妥,所以5路人马,只要有一路把大帝的旨意传到,海都必然内乱,西宁和出伯也会转危为安。
就这样,2路大军30余万,浩浩荡荡向善、庭二州进军,目标先是拿下善、庭二州200里范围内的各3座仓城,然后分别向岭北南麓(八都万户地)的哈喇火州和岭北北麓的王庭进军,力图扫平海都的全部根据地。
而另外也有5队人马,每队约百人,各带着数百匹战马和驼畜,走上通往西宁的道路。
军略、政略双管齐下,大帝相信,这一回,海都这位“常胜将军”必败无疑,就像历史上那位曾与汉高帝争锋的霸王一般,只需最后一败,便可以抹去所有胜利,直到身败名裂、烟消云散。
离西宁不到800里的瓜州,也处在一片紧张和争论声中,从西域的面积来看,瓜州离西宁的距离跟内地相隔百余里差不多,因此,如果要来救援,一定是最近的,但是,也有难处,那就是,大军要翻越积雪终年的唐古拉山余脉,后勤辎重的压力太大。
一个多月后,西宁的情况已经全部传到了瓜州,救援的问题摆上了桌面,由于大帝还在行军中,请旨很是麻烦,即便请到了圣旨,恐怕西宁和海东也早就丢了,一旦海都突入川峡,后果谁都不敢承担。
最后,国师八思巴作出了决定,将五州援军的半数三万、许渭所率的大帝的侍卫亲军一万和原守瓜州的一万蕃兵共5万人前去救援西宁。
许渭当然知道国师的意思,但是,熟悉高原环境的蕃兵全部调走,剩下五州来援的三万汉军驻守瓜州,万一海都在西宁受挫,回师瓜州,那可不是眼下因不习高原环境,已经病倒了近三停的那点汉军所能抵挡的。
“能在藏地征到兵吗”许渭担心的是这个,而不是他即将带5万大军翻越唐古拉山,前去救援西宁的险恶征途。
“能”国师斩钉截铁的回答“家有马匹的一律征发,上等奴中的青壮也全部征召,至少可得兵5万,然后沿这里”国师在瓜州沙盘上划出了两条线“就在瓜州后面布防,依山脉扎下两道寨城,海都即便攻破瓜州,也休想越唐古拉山南下藏地”。
海都在西宁前线已经打了一个半月了,加上路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2个半月,取得的战果是巨大的,西宁全部失守,出伯在西宁30里外布下的寨城也失陷了。
出伯退守最后关隘海东,兵已减员6成,民夫伤亡殆尽,剩下的4成兵员也是大部带伤,粮草不足一个月之用,出伯现在的希望,全在从川峡来的援军那里。
至于瓜州和大帝那里,出伯的希望开始变得比渺茫,难道,陛下真能容忍海都突入川峡,出伯怎么都不相信,他还在盼望,这也是眼下他唯一鼓舞士气的办法了。
还好,他所率大军基本都是陛下的侍卫亲军和探马赤军,对大元忠心耿耿,直到此时,也没有什么人率军投降,如是汉军,处此危急存亡、援兵几乎无望的状态,后果不可想象。
就在出伯几乎绝望之时,川峡的援军赶来了,而出伯不知道的是,许渭也正率瓜州的大军赶来救援,不过,最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在海都胜利在望之时,海都的大军却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最后连海都本人,也陨落在这雪域高原。
而出伯,应该说是大帝,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