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其他军队在...”高昌王问道,“一部分在东门外,随时接应出伯的人撤出内城,大部分应该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依山扎寨,形成新的城防”海都道。
“啊,那我军...”高昌王有点变色道,海都摇了摇头道“又想搞伯颜在漠北的那套战法,梯次防御,节节抵抗,握精兵在手,随时反击,或者拖延时机,等待援兵”。
顿了顿,海都又说道“此战法虽然高明,但是不能集中兵力,一旦有生力量受损严重,补充不及,防线就会大面积崩溃,想固守待援都不可得;
我军一是要不停进攻,二是要寻找战机,诱他一部分兵力出击,只要歼灭一部,出伯的防守就会崩溃,毕竟,此时此地,忽必烈的大军一时到不了,而出伯的兵力有限,我们有20余万精兵,粮草也还充足,怕什么呢”。
说话间,阿只吉过来了,还带着满身的雪花,上前一揖“父汗,你找我”,海都看了看阿只吉,严厉地说道“后军是你在监管,到达了就应该马上过来通报,还要我去找人探听,据说你不仅不来通报,还要休整”。
阿只吉一向很是害怕海都,听闻海都这样训斥,嗫嚅道“儿,儿臣...”,“好了,我也不责罚你了,你马上去后军,跟你叔父坎哥一起,调集王府亲兵,阳翟王的兵马,明早向城东发起进攻,想办法包围敌军,一举全歼”海都道。
“东城那里有多少敌军”阿只吉问道,“如果为父所料不差,人到头了,你以大军将敌军包围歼灭,然后封锁东门”海都下令道,“遵、遵父汗令”。
快到入夜时分,雪地上突然出现一队兵马,直从北面而来,不过稍作停顿,就转向了东面,天色已晚,风雪甚急,也没什么追兵赶过来。
东城正是出伯的探马赤军,见有兵马过来,一个色目万户赶紧上马,大喝一声“什么人”,回答也是毫不客气“你们是什么人,这里是太子少傅,前来给永定王传旨”。
太子少傅、永定王、传旨,这几个词一说出来,万户吓得立刻从马上翻身下来,跪伏在路边,说道“卑职不知大人前来传旨,语出不敬,望大人恕罪”。
刘兰璋在马上哈哈一笑道“何罪之有,军旅之中,正该如此”,随即问道“永定王何在”,万户指了下内城“在内城”,内城,刘兰璋微微皱了皱眉。
内城临时搭建的香堂内,刘兰璋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汗王之子出伯,劳苦功高,驱叛王于西域,布国威于青藏,朕深嘉其忠烈,特在前封永定王之基上,更改封为定王,享一等王爵之俸禄权柄,且可参与诸王议政会,与陛下、诸王共治天下;钦此”。
众人纷纷上前祝贺,只有出伯微笑点头,他知道,这种时候封官赐爵意味着什么,不过,他还是有一样惊喜的,那就是——尚方宝剑。
本来出伯出发时已经跟大帝请求过,大帝也答应了,但不知道是大帝还有其他考虑还是出伯走得太急,当时没有给他,而是在2天后,让太子少傅刘兰璋带着圣旨一起带给了他。
出伯抽出尚方宝剑,看着剑身上的龙凤图案,还有8个大字“奉天尚方,临机决措”,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了看还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守城总管,冷冷说道“焦总管,我的亲兵总管都跟你说过了吧,明日一早,你带你的人马上城守护,若有抗拒不遵者,本王尚方剑在此,先斩后奏,明白吗”,总管吓得头都不敢抬,连连点头道“卑职遵命,卑职遵命”。
内城的一间小屋中,出伯、亲兵总管、护送太子少傅过来的探马赤军副都元帅和刘兰璋四人围坐在一起,内城木材已是不多,出伯添了根木材,拱了拱手说道“有劳少傅,不过这里兵凶战危,少傅今夜就赶紧出城吧”。
“出城”刘兰璋笑了一下“王爷为国家之事不惧生死,反倒颜青却成了胆小怕事之人”,出伯连忙一揖道“少傅何出此言,我意也并非要坚守这不可守的内城,明日一早,我也会率军撤离此城”。
“哦,这是为何”刘兰璋奇道,“今日黄昏时分,我在城头上见到海都正在调遣大军,重型攻城锤已经运到,还有回回炮正在组装,我可以肯定,明日海都必发大军来取此城;
此城早已破旧,又是内城,又窄又小,不能容纳太多人马,我等纵有必死之心,也不能保此城,白白送死,又有何意义”出伯道。
“想来王爷应该早有安排”刘兰璋想起今日出伯拿出尚方剑对那个守城总管说的话,心里点了点头,这出伯,真不可小看,陛下用人,真是万古之人难及。
出伯点点头,随即将自己的防御方针和盘托出,刘兰璋频频点头,忽然问道“若是依山而建的寨垒还是抵挡不了海都呢”,“那就去,海东关”出伯边说边站了起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