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3天(2022年1月8日,星期六)——爬山的人有多自律

爸爸一大早又去爬香炉峰了,2022年刚过八天,爸爸已经“巡山”四次了,照这个进度他“全年巡山五十次”的目标肯定能超额完成。

爸爸坚持每周爬香炉峰已经有好几年了,他自封的“峰主”头衔早已被朋友圈里的好友认可,大家都说爸爸是个极为“自律”的人。

确实,香炉峰虽说不算高,但2209节台阶可也足够“吓退”大多数人。

更别说是十冬腊月、数九寒天,忍着零下几度的低温还要爬上两千多节台阶,真可以说是“自己找罪受”了。

这么辛苦的事儿,爸爸居然每周重复一次,就像吃饭一样雷打不动,要是有额外时间还要“加餐”,这简直不光是“自律”,甚至都有些“自虐”了!

而爸爸却说,像他这样把爬山当成习惯的人可多着呢,他每回爬山都能遇到一些“熟悉的身影”,那都是常年坚持爬山的人。

爸爸说坚持爬山的人一定都是自律的人,不光是因为他们能坚持早起、能克服寒冷、能战胜身心的疲劳,而且从他们爬山时手机播放的内容就能看出来。

比如今天爸爸在山路上就遇到一个爬山时经常遇到的人在一边爬山一边听历史讲座,正好是爸爸感兴趣的话题,爸爸跟着听了几百米。

还有一个人在听音乐方面的知识,正好讲的是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爸爸吹萨克斯就喜欢爵士乐,于是又顺路听了一会儿。

快到山顶时遇到一位可太厉害了,居然在听高等数学的解题课程,爸爸听了半天都没听懂一句,爬山不看风景而是研究高数,真是“大神”!

在爬山的时候还要学习,不放过任何提高充实自己的时间和机会,果然自律的人在各个方面都自律。

其实,要想知道爬山的人到底有多自律,看看爸爸就知道了。

爸爸不光坚持每周爬山,而且还坚持每天练琴、坚持走路锻炼、坚持写日记,连续好多年不放松,自律早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了。

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像爸爸和那些坚持爬山的人一样,成为“自律的大神”。

--------------------

第3834天(2022年1月9日,星期日)——广告的误导

今天坐电梯上楼,正赶上电梯里在放一个平板智能设备的广告。

广告里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看电子设备时间长了,一个喊眼睛疼、一个喊眼睛酸。

然后他们的妈妈就拿出了要打广告的这个平板开始进行宣传,说这种设备采用了多少种新技术、可以增强几重保护、能如何如何保护眼睛,云云。

爸爸看完十分不解,说孩子看电子设备看得眼睛都疼了,难道不该赶紧让眼睛好好歇歇吗,怎么还又拿出一个新平板让孩子接着看?

这是什么“神逻辑”?

我对这则广告也不认同,我说小孩儿看了这个还以为把眼睛看坏了就能换新平板了呢,那岂不是在“误导”孩子们?

现在生活中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已经够大的了。

现在全社会各方面都在呼吁和倡导“让未成年人远离电子设备”,结果还有企业要打这种有误导作用的广告,真是唯利是图呀!

爸爸说就算企业要给自己的平板设备做广告,也不应该“对孩子下手”。

成年人要办公、要娱乐都会用到电子设备,这市场还不够大吗,何必非要拿孩子“说事儿”打广告?

希望这样的广告尽早“下线”,不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希望这种误导孩子的广告越来越少,“正能量”的广告越来越多。

--------------------

第3835天(2022年1月10日,星期一)——捐书

学校号召给边远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书,我挑了三本今天带到学校交了。

老师说这次活动是向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小朋友捐书。

他们生活的地方比较偏远,经济条件不好,所以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较差,平时没有足够的课外书可供阅读。

所以学校响应团委的号召,组织同学们捐赠课外书帮助他们。

我十分同情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很愿意帮助他们。

于是我在家精挑细选了三本带拼音的幽默故事,很适合低年级的同学阅读,不但有意思还能帮他们巩固拼音,并且里面的故事也很有哲理。

这套课外书是两三年前妈妈买给我的,一整套有十几本,要不是学校的通知里规定每个同学只用捐两三本书,我甚至愿意把这一整套全都捐出去。

想想这世界有时候也真挺不公平,在大城市里小孩儿们的课外书多到看不过来,就比如今天要捐的这几本书买来以后我居然一遍都没完整地看过。

而边远地区的小朋友却这么缺乏书籍,甚至要靠捐赠才能获得。

听说有些地方的小学生连上课用的课本都得好几个人共用一本呢,真艰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